热度超过炸鸡,餐饮家庭通吃,薯条产业正在“大变脸” - 乐鱼体育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09-20来源: 乐鱼体育官方网站
冷冻薯条作为薯条的原料,在我国也经历了从西餐标配到中西兼顾,从进口为主到国产为主,从产能不足到产能过剩的“大变脸”。
文: 吕翠平
来源:冷冻食品(ID:ldzk001)
01渠道:从西餐标配到中西兼顾,BC端并进曾经,提到薯条,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和汉堡搭配在一起售卖。但其实,薯条的应用场景早已突破了这种刻板印象。
作为一个卖了十几年冷冻薯条的老经销商,唐山双庆科技有限公司邢经理见证了薯条在中国渠道变化的全过程。
回忆刚开始经营薯条时,邢经理说,当时国内做薯条的工厂并不多,但是,她分析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西餐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人们对于汉堡、薯条的接受度将逐渐提升。再加上伴随西餐长大的90后、00后成为消费的主体,未来薯条的市场将越来越大。
事实证明,她的判断是正确的。这十几年中,她代理的薯条销量确实越来越高。
不过,也有一些事情的发展出乎了她的预料,比如薯条渠道的变化。
薯条早期主要是西餐的标配,但2016年后,薯条在中餐中也找到了“用武之地”,经典菜品“干锅香辣虾”就用上了薯条作为配菜。还有毛血旺,通常的做法是用一些性价比高的菜如豆芽、芹菜等作为打底,标准化程度和效率都很低。后来,一些中餐渠道尝试用冷冻薯条代替,性价比高,效果非常好,这为薯条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市场。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服务中餐渠道,雪川食品河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川食品”)针对外卖渠道推出了咔滋脆系列,保脆时间长达30分钟到40分钟,让消费者在家拿到外卖薯条的时候仍然口感酥脆;还针对堂食消费场景,推出雪峪剑系列,炸后松脆不变软,外形出众,口感饱满。
中餐渠道的开拓,让薯条在国内的销量开始迅猛增长。此外,家庭渠道也正在拉动薯条的销量。
△图片来源:网络
据邢经理介绍,疫情期间人们不得不居家消费,薯条在家庭的销量开始增加。疫情结束后,家长担心外面炸薯条用的油不健康也会选择在家做。而空气炸锅等小家电的出现,让薯条居家烹饪变得非常便捷,因此,薯条在C端的销量开始上涨。这集中体现在以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型电商平台上。
在多多买菜上,冷食君就见到雪川食品等多个品牌的冷冻薯条正在团购中。
其中,雪川食品的冷冻薯条等产品截止6月4日已经有5.7万人买过。在评论区,有位复购了3次的用户评价说:“好吃,孩子们很喜欢,已经是第二次购买了。空气炸锅180度15分钟就可以吃,很方便。”
在抖音上,一家名为暖食厨房的店铺,勤泽牌子的薯条销量达到了13.9万单。
薯条正在通过新型电商平台走进千家万户。
02生产端:从进口为主到国产化已有雪川、凯达等知名品牌薯条,作为一个舶来品,曾经主要来自进口。据媒体报道,2018年,我国进口冷冻薯条19万吨,同比增长54%,进口额为2亿美元,同比增长41%,占薯制品进口总额的76%。
这既说明我国对于冷冻薯条的需求量在急速增加,也表明我国自产冷冻薯条的缺口巨大。资料显示,2018年之前,我国冷冻薯条生产线不到10条。
而雪川食品就是这其中之一。
据一位业内人士刘强(化名)介绍,雪川食品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最早做冷冻薯条的企业之一。它早期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2018年转型成为中方独资控股的马铃薯加工企业。“雪川启动时,我国薯条市场90%都被国外的品牌占据着,它们或在国内建工厂,或从国外进口在国内分装。后来,随着雪川、凯达等民族品牌的崛起,国产薯条的占比开始逐渐提升。雪川还从国外品牌手里抢下了肯德基在多个区域的供给权。”
△图片来源:网络
2019年,雪川食品推出的主打中国风的雪峪剑系列,更凸显了国有品牌在薯条生产上的民族自信。“在薯制品行业中,本土全产业链品牌稀少,雪川食品希望打造一个薯业民族品牌。”雪川食品总经理王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内蒙古薯都凯达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达薯业”)也是我国较早涉足冷冻薯条生产的企业之一。
资料显示,凯达薯业成立于2016年,2017年一期竣工投产,它引进了当时国际最先进的设备,年加工马铃薯20万吨,年产法式薯条10万吨。凯达薯业二期和三期全部投产后,年加工马铃薯可达60万吨,年存储鲜薯50万吨、冻品15万吨。
△图片来源:凯达官网
在国内企业不断加码薯条加工产业的时候,2020年疫情爆发,薯条的进口受阻,这给国内品牌抢夺市场提供了机遇。
“当时,国内薯条紧缺,只要你能生产出来基本都不愁卖。最疯狂的时候,经销商都是拿着钱把车开到工厂门口抢货。”邢经理这样形容当时的盛况。
一场疫情改变了国内薯条产业的格局,“前些年是国外的占比8成,现在刚好反过来,国内的占比达到了8成,已经出现了雪川、凯达等多个知名的品牌。”安徽泰德康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王飞说。泰德康是一家专门为薯条生产企业提供薯条薯片切割水淀粉回收系统的企业,曾为好丽友、蓝威斯顿、雪川等多家公司提供服务,对于国内薯条生产加工企业十分了解。
03从产能不足到产能过剩我国薯条产业将进入洗牌期据王飞介绍,现在国内生产冷冻薯条的企业确实很多,“山东、内蒙古、甘肃等地都分布着不少的冷冻薯条生产企业。”
除了国内的企业外,还有一些国外的品牌也在加码中国市场。比如,麦肯自1994年进入中国后,2004年就在哈尔滨建了一个工厂,2020年又投资在陕西建了第二个生产基地,且产能挺大。
△图片来源:网络
这和刘强了解的情况一致,他认为,国外薯条巨头在我国建厂是一种必然。“中国市场巨大,疫情之前,由于薯条出口国生产技术成熟且规模化效应明显,产品价格很有竞争优势。但是,疫情爆发后,由于出口业务受阻,出口国自己又消化不了那么多产品,导致薯条滞销,一些农户就放弃了马铃薯种植。疫情结束后,尽管我国进口薯条的业务恢复了,但是物流仍不是那么通畅,再加上出口国产能减少,价格上涨,出口到我国的薯条价格优势就不明显了。因此,很多国外的工厂开始在国内建厂。”
与众多企业加码薯条产业相对的是,疫情过后,很多人预测的消费反弹并没有出现,反而是自去年就开始呈现出消费疲软的态势,这让并非生活必需品的薯条行业形势快速发生了变化,迅速地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从产能不足进入了产能过剩的状态。
一方面是不断增加的产能,一方面是疲软的消费市场,在刘强看来,这必然会让行业在未来两三年内快速地进入洗牌期。
“部分企业可能刚投产就面临滞销的情况,为了争夺市场,他们一定会进行价格战,然后经过一轮惨烈的洗牌后,可能会有一批跟风进入的企业出局,最后会剩下一到两家企业头部品牌。”刘强说。
他同时提到,在国内企业互相卷的时候,国外的企业相对比较理性,它们因为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做支撑,一般不会参与价格战,即使一时丢了市场也不会太在意,可能会等到国内企业价格战结束后收购国内企业,继续角逐中国市场。